开栏语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基层社会治理是夯实根基的关键一环。调解工作作为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那些在法院默默工作的调解员,以“银发”为勋章,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镌刻在岁月里,用法律的刚性与调解的柔性,搭建起矛盾化解的桥梁,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银发映初心,调解暖民心”不仅是司法为民的坚定承诺,更是新时代法治工作者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我院开通“双心调解室”专栏,聚焦他们的调解故事,展现司法智慧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法治温度怎样浸润百姓心田,广泛凝聚多元解纷力量,不断提升解纷质效,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调解员:秦海山
擅长调解领域:
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个人简介:
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他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让当事人满意而归。
民间借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资金往来形式,其背后的信任与履约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近日,调解员秦海山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既让出借人拿回了应得的款项,也让借款人正视了还款责任,为民间资金往来的规范处理提供了积极借鉴。
基本案情
2023年5月,程某因经营小吃店急需资金周转,向朋友李某借款7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2024年5月前还清”。李某出于信任,通过银行转账将钱借给程某。然而还款期限届满后,程某以生意亏损为由迟迟未还款,李某多次催讨无果,双方关系闹僵,李某无奈之下诉至尖山区人民法院。
调解过程
案件进入先行调解程序后,调解员秦海山立即梳理案情,仔细核对借条、银行转账记录,随后分别与双方沟通,深入探寻纠纷根源。
与李某沟通时,秦海山感受到了他的焦急与失望,先安抚道:“我看了借条和转账记录,当时你二话不说就把钱借出去,肯定是把他当真心朋友。现在到期拿不回钱,换谁心里都不是滋味,毕竟这也是你辛苦攒下的钱。”李某叹了口气:“是啊,当时他说周转一段时间就还,我想着朋友一场就帮了忙,哪想到拖了这么久!现在我家也急着用钱,他却总说没钱,这不是辜负信任吗?”
另一边,程某情绪低落又带着抵触,辩称:“我不是不还,是真的没钱!小吃店亏了好几万,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总不能逼我卖房子吧?”秦海山没有急着批评,而是拿出证据耐心说:“你看,借条上写得很清楚还款时间,李某也是按约定借了钱。生意亏损确实不容易,但当初借钱时你承诺了还款,现在到期不还,既伤了朋友情分,也违反了约定。”
接着,秦海山进一步分析:“如果走诉讼程序,法院会依据借条和转账记录判决你还款,到时候不仅要还本金,还可能产生诉讼费用,要是执行会被列入失信名单,以后贷款、出行都受影响。李某也说了,你们双方朋友多年,他可以同意分期还,这样你压力小,他也能慢慢拿到钱,不是更好吗?”
听了这番话,程某的态度逐渐软化,承认自己拖延还款不对。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程某分11期偿还本金7万元,首期还款1万元于1个月内支付,剩余款项每月偿还6000元,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案例评析
在这起民间借贷纠纷调解中,调解员秦海山充分发挥沟通技巧与专业能力,对出借人李某,他以共情缓解其焦虑,让李某感受到被理解,从而愿意理性协商还款方式;对借款人程某,他以事实证据为基础,清晰说明履约责任,引导其认识到拖延还款的后果。
秦海山的调解智慧在于精准抓住矛盾关键,一方面紧扣“借款合同履约义务”的法律要点,让程某正视自身还款责任;另一方面结合双方实际情况,促成还款方案的灵活调整。这种调解方式,既维护了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借款人减轻了即时还款压力,不仅化解了纠纷,更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双方的关系,凸显了诚信履约在民间交往中的重要性,为类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避免了诉讼带来的时间与精力消耗,有效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