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案件无小事,事事连民心。尖山区人民法院为进一步做实为民司法、实质解纷工作,始终严格贯彻落实“五牢记五融合”实施体系,打造“党旗飘扬在一线,提质增效创一流”品牌,遵循“服从指挥、听取号召、不讲条件、只讲奉献、强调第一身份、狠抓九分落实”准则,始终强调党员第一身份,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采取“附类案生效裁判”“庭审观摩”“党员质效分析会”等一系列强劲有力的措施,避免“一案结、多案生”的现象,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现特开设“党耀天平·法润民心”专栏。
“气”出来的赔偿有了温暖结局 这场调解让矛盾当场“清零”
基本案情
事件起因于小区物业发布的一则通知:业主按时缴纳物业费即可免费获赠家庭财产保险。物业本意是为业主提供更好地服务,却因工作人员通知传达环节存在疏漏,致使业主王女士未能及时获悉这一惠民举措。沟通中,双方情绪逐渐失控,争执不断升级,回家后的王女士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当晚,因情绪过度激动,她心脏病突发,家人见状,赶忙将她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出院后,王女士一纸诉状将涉事物业工作人员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王女士坚称,自己此次心脏病突发、入院治疗,与物业工作人员在沟通时的不当言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争议焦点
在这起备受关注的案件中,争议焦点呈现出多维度的复杂态势。王女士主张其心脏病突发系物业工作人员的不当言行及沟通冲突直接导致,要求物业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物业对自身工作疏漏是否构成王女士发病的直接因果关系存在异议;王女士提出的全部医疗费用赔偿诉求是否合理,其自身疾病因素在事件中的影响是否应被纳入考量;物业工作人员在与业主沟通中的服务态度、情绪管理是否存在不当,是否需对冲突升级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有待法庭进一步审理和裁决。
化解过程
在物业与业主的这场纠纷中,矛盾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它不仅会加深物业与业主已存在的矛盾,更有可能在小区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承办法官李桂杰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秉持着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初心,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来平息这场风波。开庭当日,李法官采用“背对背’倾听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面对王女士的愤怒与委屈,法官温暖而贴心的话语安抚情绪并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针对物业工作人员的委屈与不解,法官从法律责任和服务意识的角度指出工作中的疏漏与不足,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
为了更好地解开双方的心结,李法官采用“面对面”的调解方式。调解过程中,李法官条理清晰地向物业释明,其在履行通知义务时存在明显瑕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她也诚恳地向王女士分析,自身疾病因素在此次事件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引导王女士以更加客观、合理的态度提出赔偿诉求。此外,李法官还从邻里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角度出发,用真挚的话语唤起双方内心深处的理解与包容之情,经过两个半小时地调解,物业工作人员终于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诚恳地向王女士道歉;王女士也被法官的真诚所打动,情绪逐渐平复,也在物业道歉后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物业工作人员当场履行了赔偿义务,这场因沟通不畅引发的风波画上了圆满句号。
典型意义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及时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更彰显了司法的温度与智慧。尖山区人民法院通过“背对背倾听、面对面调解”的方式,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受损的邻里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