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尖法文苑 法院执行 法官风采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廉政建设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法官办案札记】深耕劳动维权一线 用司法温度守护“打工者”权益

发布时间:2025-10-14 11:01:04



劳动争议审判工作,是劳动者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平衡劳资关系、守护社会公平的“关键窗口”。在双鸭山市尖山区人民法院,有一位法官深耕劳动争议审判领域,用专业破解“讨薪难”“工伤维权繁”“退休社保卡壳”等痛点,用耐心化解劳资对立,让无数劳动者感受到司法的暖意——她就是尖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孙松。

自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孙松始终扎根劳动争议审判一线,深知“每一份工资、每一笔工伤赔偿、每一次劳动关系确认,都连着劳动者的生计与晚年保障”。她以“案结事了、劳资双赢”为目标,在法条与民生之间搭建桥梁,不仅赢得了维权劳动者的口碑,更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成为尖山区劳资双方都信赖的“公平使者”。



聚焦主责主业:以专业高效破解劳动维权痛点



在孙松心中,劳动争议案件“小案不小”——对劳动者而言,可能是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更可能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对企业而言,可能关乎经营信誉与发展稳定。她始终把“快审快结、精准裁判”作为核心要求,创新“要素式审判+调解优先”模式:针对薪资、加班费、解除合同、劳动关系确认等高频争议,梳理“劳动争议要素表”,让当事人清晰列明诉求与证据;同时坚持“调解先于判决”,用通俗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避免劳资双方因“不懂法”陷入对抗。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近三年来,孙松法官个人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20余件,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5.83%,平均审理周期较法定审限缩短约26%。这些数字背后,藏着她为劳动者奔波的无数足迹。2024年春,50多岁的李阿姨退休手续遇到了难题:她在某公司工作20余年,企业未缴社保,期间她自行补缴费用,可办理退休时,社保部门告知需法院确认劳动关系,该公司却以“未签书面合同”拒认。孙松深知此事关乎李阿姨晚年生计,未简单以“证据不足”驳回,而是调取该公司年工资台账、走访取证、核查纸质考勤记录,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判决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拿到判决书时,李阿姨握着孙松的手说:“孙法官,这下我退休终于安心了!”


延伸司法职能:以“诉源治理”预防劳资纠纷


“与其事后裁判,不如事前预防”,这是孙松多年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深刻体会。她深知,多数劳动纠纷源于企业用工不规范(如不签合同、不缴社保)、劳动者维权意识薄弱,因此主动将司法职能延伸到“诉前”,孙松常以“普法宣传员”身份走进企业和社区:在中小企业,她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书面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的法律义务”“事实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帮企业排查用工风险;在社区“维权小课堂”,她用“农民工讨薪”“工伤获赔”“退休维权”等真实案例,教劳动者保存考勤记录、工资条等关键证据。她常对企业说:“规范用工是企业的‘定心丸’,更是劳动者晚年的‘保障书’。”


秉持“如我在诉”:以共情之心解决劳动者难题


“如果我是被欠薪的农民工,会多着急?如果我是等着退休的李阿姨,会多焦虑?”孙松常换位思考,把劳动者的“急难愁盼”当自己的事。针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临近退休的劳动者等群体,她推出“绿色通道”,对于年纪大、行动不便的维权人、工伤、讨薪、涉退休劳动关系确认案件优先审理。


坚守初心:以荣誉为起点续写维权答卷


3年来,孙松法官多次荣获“办案能手”“优秀法官”等称号,但在她看来,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更用心守护劳动者权益”的起点。如今,她仍穿梭在审判庭、劳动者与企业社区之间,办公桌上的“劳动者诉求台账”里,涉退休、弱势群体的案件都标着“优先跟进”。“能让劳动者维权少走弯路,让像李阿姨这样的人安心退休,再累也值。”孙松法官的话,道出了基层劳动争议法官的坚守,也让司法温度,始终温暖着每一位为生活奔波的“打工者”。

 
 

 

关闭窗口